6月6日早上,在第15周升旗仪式上,团委学生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子罡同学作了题为《重视传统节日 增强民族自信——端午节随想》的国旗下讲话,内容如下:
提到端午节,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悲愤之下,他汨罗江而去。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纪念屈原。
也许,这古老的传说已经无法让21世纪的现代人感动。不过我记得在前几日有一篇让中国人震惊的报道!据《人民日报》报道,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发送一份急件,据可靠消息,某国准备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列入“某国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人过来几千年的端午节,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同学们,你们不觉得这是天大的笑话吗?如果有人告诉你,几年后中国人想要划龙舟、吃粽子、过端午节,需要向别的国家申请,你们一定会说:“开什么国际玩笑!”中国人过来几千年的端午节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这还了得?一场“保卫端午节”的口舌战在民间悄悄发起。有人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坚决捍卫这一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有人说:“我对端午一直情有独钟,每年这天都要吃粽子看龙舟赛。如果端午真的被国抢去了,我会觉得特别别扭。“后来经过查证,某国申报的是他们本国的传统节日“端午祭”,并不是想抢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不过,某国的申报,可以说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多么重要。因此,这也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去保卫我们的“遗产”,去体会他们的弥足珍贵。
同学们,端午之争让我们对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有了一种忧患的意识,并且引发了一些相应的行动。怎样才能让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我们的生活,永远保持新鲜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内在的驱动力。内在驱动力从哪里来?教育。提高个人教育,加强个人修养。整体的国民教育得到提升,国民就会对本民族的文化资源有一种广泛的认同。个人的修养到一定层次,民族文化的种子就会在心灵生根发芽。能在个人的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就会鲜活而永恒。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屈原的故事已汇入滚滚奔流的历史长河,端午这个传统节日,作为凝结着中华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文化血脉的载体,必将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