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引领-> 党建工作-> 正文

创优争先谋发展 优化教学抓质量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1-07-10

摘 要 创优争先活动要求党员立足本职工作做出表率,本文旨在提倡党员借《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之东风,以扬弃的思维重新审视国重,以教改为途径,构建多元化质量观,推进国重发展。
关键词 创优争先 学校发展  多元化质量观
2000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随着国家教育重心的调整,从“桌上选”变为“地上扫”。可怜的中专学校为求生存,想尽各种办法来吸引家长和学生,对所有光顾者“来者不拒”,“录取无商量”。在激烈的生源大战中,省属学校的地位、国家级重点中专的荣誉已不再有耀眼的光环,反而有日渐被“边缘化”的趋势。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这些曾经优越的中职人正焦虑着、挣扎着、坚持着、放弃着。何去何从?路在何方?拷问着学校的掌门人,拷问着每个教职工。
  一、以创优争先为推力,倡议党员亲临教学改革第一线
深入开展创优争先活动,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党的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只有每个党员力求成为先锋模范,每个党组织力求成为战斗堡垒,党的先进性才有坚实的基础。
教师是建设学校发展学校的生力军,党员教师应该是这支生力军中最鲜红的旗帜,在旗帜的辉映下,创优争先不应该是一个口号,应该是一种行动。
常言道:“冬天之后就是春天”。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明确地提出了将重点实施“十大计划”,在相应的重大领域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带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办出特色,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1]。这些决定和举措无疑都给正在挣扎中的国重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但在欣喜之余,笔者也读出了“落后将被放弃”的警告。因此,本文欲借教改之东风,号召曾经习惯了政策保护的“老国重”中职学校,甩掉依赖、放弃等待,依托老牌名校之力,仗行业优势之威,行动起来,投身教改,在反思中保留特色,在调整中契合时代强音,乘中等职业教育三年创新行动计划之东风,提升学校办学质量,让质量的提高与招生吸引力的增强形成良性互动,让学生和教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二、依托教改理清思路,与时俱进找准职教价值
随着职业教育进入中南海的视野,职教的改革热浪一浪高过一浪,其价值的讨论成为了热点和焦点,“职业教育是什么”、“职业教育的‘现代’理念”、“职业教育价值观”等专稿专访连篇而出,王明达、杨金土、余祖光、姜大源等专家行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作出了诠释。
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杨金土在《职业教育的“现代”理念》一文中指出,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尽管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多元的,但是本末不能倒置,职业教育对于人的终极关怀,首先应该是帮助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充分发展。”因此,他认为职业教育价值观应该着重表现在三方面:①关注“人”;②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③关注人的心灵净化觉醒。那种把学生仅当作“工具”,把职业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的做法,“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和主流,仅仅是一种误导和工作错误而已”[2]。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在《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一文中“基于生命发展的基础观”指出,“深刻理解职业教育在人一生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即所谓‘基础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传统‘基础构成说’的座右铭是‘多深的地基多高的墙’,这是一种建筑学的概念。其内涵表现为:一是认为基础的好坏取决于‘量’的多少,即‘多学’,在书本中学,‘学得越多,基础就越好’;二是认为基础的意义表现为‘存储性’,即‘备用’,‘现在用不上总有一天能用得上’。因此,在这一思维定式指导下的教学。是以教师中心的‘灌输’、‘记忆’为主,企图通过一次性教育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获取其一生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现代‘基础生成说’的座右铭是‘大树是小树长成的’,这是一种生物学的概念。其本质体现为:一是认为基础的好坏取决于‘质’的优劣,即‘活学’,在行动中学,‘学得越活,基础就越好’;二是认为基础的意义表现为‘应用性’,即‘活用’,‘学以致用’。因此,在这一思维定向引导下的教学,是以学生中心的‘发现’、‘体验’为主,期望历经多次性学习最大可能地使学生习得其一生所需要的基础——行动能力”[3]。
基于以上专家的阐述,我们再重新推敲“中等职业教育”这一概念,从汉语语法的角度分析,这一概念的中心词是“教育”,而“职业”和“中等”是“教育”的定语,因此,首先,它必然具备了教育的属性;其次,它才又具有了“职业”和“中等”的特牲。“职业”是相对于学术教育、工程教育、特殊教育等而言的,“中等”是由于文化基础和专业学习年限的差异而形成的教育层次。因此,笔者认为,单纯地把职业教育看成是岗前培训的教育,见“徒”不见“人”,认为只有“零距离”上岗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理想效果,这无疑是狭义化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其实,我们不难看出,随着人本思想的突显,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已不仅是满足社会需求、满足生计需要,而更多地关注人的发展,尊重和支持个性的充分展示,重视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人的潜能十分巨大,人的智力呈多元化,人们逐步认识到,在人的一生中,把学习与工作截然分开、学习一次完成并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提出了终身学习、全民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等新理念。
三、明确职教价值取向,重树教学质量观
基于上述职教价值理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也捋了出来:一方面我们要找到恰当的途径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兼顾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笔者从教学质量入手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以期引起讨论或共识。
(一)关于教学质量
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教学的指挥棒。
“教学质量”一词是各种教育理论研究的文献、文章和书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但对其界定仍然众说纷纭,迄今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1987年,瑞典著名学者胡森(Torsten Husen)在其《论教育质量》(On Education Quality)一文中指出:“当讨论教育质量时,人们所关心的几乎总是学生成绩方面的认知结果,或中等学校为学生进大学而确定的基本教学内容的输入”。他进而指出“如果我们把学生成绩(不管是怎样测量的)作为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的话,那我们就过于简单了……人们期望学校有助于学生形成某些行为和态度,使学生能恰当地欣赏民族文化,行为受道德的和审美的价值观指导,从而成为负责的、合作的、参与的和独立的公民”[4]。英国学者戈林(Diana Green)指出:“虽然人们能够对质量有一种直觉上的理解,但却难以清楚表述”[5]。经过分析,戈林认为,学者们对质量的界定主要从五个角度进行:其一,属于传统的解释,把质量与提供独特而特殊的产品和服务联系在一起,隐含排他性的特点,如牛津和剑桥大学的教育质量;其二,则把质量与预定规格和标准的一致性作为依据,据此使不同类型的院校可能设定不同的质量标准;其三,强调以学校达到目的的程度为标准,把判断质量的尺度定义为是否符合标准;其四,把质量定义在实现高校办学目标的有效性上,具体标准是以高校是否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使命的表述为特征;其五,把质量定义为以学校能否满足顾主(Custonlers,即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和政府等)规定的和潜在的需要。
(二)关于中职教学质量
笔者认为从上述的第五个角度来界定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更适合于其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对它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应该以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否符合当前市场的需要作为标准来衡量,换句话说,一个学校的毕业生(产品)就业得多并能在较长时间稳定发展,则证明它的质量得到了顾客(主要是劳动力市场)的认可,其质量自然就高;反之,就业人数少且难以发展,则证明其质量未能得到顾客的认可,质量不高。据此,笔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需要从两个维度去思量。①培养的人是不是能够全面发展。②职业教育的质量需要把就业放在重要位置,但这不仅只是说学生具有某种劳动技能,能够在岗位上顺利工作即可,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符合岗位的人才需求标准,并能够在岗位上稳步发展,能够顺应时代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
(三)构建多元化全新的中职教学质量观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基础观
人类学家普遍认为人的潜能巨大,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多元智力理论,基于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人人有才。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点”。从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现实情况出发,我们应该率先树立这样的观念,并要有帮助他们成人成才的使命和勇敢的承诺。在教育教学中,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把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和提升学生的弱势智能结合起来。
我们的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他们年龄正值青春期,生理正值发育期,心理正值敏感期和叛逆期,内心深处的否定、软弱与表面的自以为是等许多矛盾汇集一身但又排斥外援。在学习成绩上他们是落后者,在行为认可上他们是不良者,背负着伤痛和阴影的他们与我们“遭遇”了。面对他们,我们真的必须有超出一般教师的包容和耐心,要有更多的方法和措施,要有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还要有更多的坚持和严格,探索并寻求真正适应这群孩子的教育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当代社会提倡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同时,又为企业的发展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实现“学生有去处,企业有用处”。
2、导入全面质量管理,树立全面性的质量观
  全面质量管理认为,产品的质量应该是设计和生产出来,而不靠检验出来。因此它强调过程重要性,注重对工作过程的管理。
   从下表中可以简明地了解质量与全面质量在几大要素上的区别。
提供的产品及所有与产品有关的事物(附加服务)
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
所有过程
组织内所有人员
组织内所有职能或部门
组织内所有人员
资料来源:龚益鸣主编:《现代质量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1页。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认为,一个组织(学校也是一种组织)的重要的外部功能就是向消费者提供优良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强调尊重消费者的利益和要求并置消费者于整个管理体系的最重要位置。将这一思想引入学校领域后,就可以视教育为一种“服务”,将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视为“顾客”。因而在学校中形成一种服务的关系就成为一种必须,一种必然。
因此,学校应组建“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制定质量第一的方针,设立质量标准,致力于质量的持续提高,求得全员共识让每位员工理解学校的决定。以让“顾客满意”为最终目标,来设计自己担任的新角色和适应新方式,变“我懂什么教什么”为“‘顾客’需要什么教什么”。让教师自觉成为学习过程的管理者、设计者、指导者、课程专家以及学校的代言人,使每一个教师都自觉关注在知、情、意、行统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所生产的质量,让教学其他部门的员工都自觉成为教学工作的服务者。
3、注重企业的参与,树立合作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把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作为重点,列入了教育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形成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和加强建设为主线的重要部署[6]。这段阐述,其实已经告诉我们要提高质量,就要校企合作,依靠企业实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从而改革办学、培养、教学和评价的模式。
在全面质量管理看来,企业是中等职业学校最重要的“外部顾客”,如果学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评价方式等能在他们的参与下来制定,教学质量的管理能在他们的参与下来完成,其市场适应性必将大大增强,学校的“产品”—毕业生的“销售”将会更有市场。如能在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下,开展“订单培养”,这是最好的结合。它不仅能建立毕业生稳定、有序、灵活的就业渠道和网络,也增强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解决了招生难的问题。因此,应主动邀请企业加入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4、打破单一的评价标准和僵化的评价方式,树立多元评价观
职业教育是开放性的、社会化的教育,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只有得到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才有实际价值。从这一意义上讲,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不仅仅来源于学校,来源于考试和考查,而应该有来自于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将这些评价综合起来才是较全面的评价和较科学的评价。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是“以人为本”的评价,必须是尊重学生实际的评价,是因“材”而施的评价,而且是以激励学生为最终功能的评价。生源的参差不齐决定了评价标准的差异性,评价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评价结果的多样性。为此,我们必须打破单一的评价标准和僵化的评价方式,树立适应性的质量观,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一是对部分学生最为头痛的基础文化课实行分层教学和分层考核,对直接关系学生毕业后适用的专业课实行开卷或实际操作考核;二是建立包括德、体、美、劳等能力在内的综合测评、多元评优的评价方式,不拘一格地评价学生;三是实行弹性学分制,鼓励学生选修其它专业课程,掌握多门技能,参加社会实践。通过这些方式极大地调动各类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根据自己个性特长,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5.坚持“宽基础、活模块、重实践”,树立全新课程观
“宽基础、活模块”是以“顾客为导向”,注重“人格本位”和“自主学习”的一种职教课程理念”。[7]旨在无法准确预测市场需要的情况下,“从单一工种培养模式,逐渐转向于‘多工种、职业群’复合定向培养模式;从单一瞄准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培养目标,逐渐转向注重‘人的健康’发展;从‘职业资格认定’的培养内容和手段,转向‘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8]。这种职教理念,不仅强调中等职教内涵的发展,即“科学准备教育”和“就业准备教育”的和谐发展,而且以“个性发展,共性生长”理念发展职教课程。促使学生必须首先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做事,其次,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学会更多的知识和技术,从而保证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对社会适应性的增强。实践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学校不仅要抓,而且要强化,特别是对那些操作性强的专业,仅有毕业实习是不够的,还应有学年实习和主要科目的学科实习,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反复地实践和应用,才能使学生达到对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也往往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宽基础、活模块、重实践”应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全新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通知[EB/OL].[2010-11-27].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134/201012/113137.html
[2]杨金土.职业教育的“现代”理念.机械职业教育. [J].2006(3):3~5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 [J].2006,27 (4):8~9
[4]施晓光:《西方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2,02:32~37
[5]施晓光:《西方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2,02:32~37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2010-07-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7]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p.63
[8]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p.57

上一条: 我心中的党

下一条: 爱党敬业献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