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

立德树人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管理-> 立德树人-> 正文

关于加强夏季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通知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5-10



附件:
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夏季安全教育材料
一、道路交通安全
1、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学习和掌握交通安全知识,遇到交通事故,应立即拨打122或120急救,学会正确自我保护的方法、技巧。
2、学生在校期间不租骑自行车、摩托车,因租用车辆造成的后果由个人承担。周末和放假回家要乘坐有营运资质的车辆,并妥善保管车票备用。
二、防火
1、寝室内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严禁使用热得快、电炒锅等大功率电器。
2、离开寝室前将充电器、电吹风等抜离电源插座。
3、不乱扔烟头,严禁在寝室内抽烟,杜绝“倒床烟”。
4、严禁在寝室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在寝室内焚烧杂物和使用明火。
5、养成人走关灯关电的习惯,经常检查电源线、插线板等线路是否有发热现象,嗅到电线胶皮发出焦糊味,要及时断电,防止事态恶化。
6、点燃的蚊香要放在远离易燃物品的水泥地面上的金属支架上,不能放在纸箱、木板上和床的附近。
7、野外用火要注意安全,在有风和有易燃物品的附近不能用火,以免引起火灾。
三、防盗、防骗
1、养成关门锁门的习惯,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财物、银行卡、饭卡和钥匙等,现金存银行,不要随身携带大量现金。养成对自己的各种密码保密的意识。
2、严禁乱串寝室和在寝室内留宿他人。
3、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各类“中奖”消息,防止上当受骗,遇到疑问及时核实,发生问题及时与家长和老师联系。
4、不参加任何形式的传销活动。
5、不与社会闲杂人员来往,谨慎交友。
6、不到社会复杂场所活动,不到偏僻人少处活动,以免遭受抢劫勒索。
四、饮食安全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进餐前要注意洗手,做好预防工作。
2、不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的食物和过期食品。
3、夏季是植物病虫害高发季节,食用瓜果前尽可能先浸泡再清洗。
4、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暴饮暴食;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吃饭,应先休息一下,喝点水,然后再吃饭。吃饭后可以散步,做些轻微活动,不能马上进行剧烈运动。
5、不喝生水和过冷的饮料,不喝没有热开或没消过毒的牛奶,生豆浆要煮沸10分钟,去沫后再喝。
6、出现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时,要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向老师和家人报告。
五、防溺水事故
1、在校期间不准到校外的河沟、水池、湖泊等地方洗澡、游泳。
2、假期放假回家后若要去洗澡、游泳,必须经过家长同意,并注意以下几点:
(1)不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的地方去游泳。对游泳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或有熟悉水性的人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游泳,下水前后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四肢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下水前要做好准备,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4)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能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呼叫同伴救助。
(7)遇到溺水事故时,要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应该大声呼救,请成年人救援;同时将身边可漂浮的竹竿,木棍等扔向落水者,要学会智慧救援。
六、防中暑
夏季是中暑的高发季节。中暑一般表现为头昏、头痛、恶心、口渴、大汗、全身疲乏、心慌、胸闷、面色潮红等症状,或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虚脱症状。重者可表现为高热,体温超过41℃、无汗,意识障碍,手足抽搐,甚至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等。
预防中暑的措施:
1、不要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不要把室内温度调得过低,室内外温差太大易加重中暑;在室外活动时尽量多饮一些水等等。
2、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补充清凉含盐饮料;重者送医院抢救。
七、防雷击
1、人在室内避雷
(1)雷雨天气时,要注意关好门窗,以防侧击雷和球状雷侵入。
(2)雷雨天气时,拔掉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头;不使用带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接打电话。
(3)雷雨天气时,不接触天线、管道、铁丝网、金属窗、外墙等;远离带电设备;不赤脚站在泥地和水泥地上。
(4)不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洗澡。
2、人在户外避雷
(1)立即选择装有避雷针、钢架或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等处所避雷,但是不要靠近防雷装置的任何部分。若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立即披上不透水的雨衣。
(2)不要待在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不要停留在树林的边缘;不要待在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不要停留在铁轨、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不要靠近孤立的大树或烟囱(山顶孤立的大树边尤其危险);不要躲进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里。
(3)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锄头等;应立即停止户外活动。
(4)要避免开摩托车、骑自行车,更不能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在雷雨中狂奔;人在汽车里要关好车门窗。
(5)多人一起在野外时,应相互拉开几米距离,不要挤在一块。
(6)高压电线遭雷击落地时,当心地面“跨步电压”的电击。正确逃离法是:双脚并拢,跳着离开危险地带。
(7)身处空旷地带宜关闭手机。
八、防地震
我国为地震多发地带。青少年了解地震征兆可以有效避震,减少人员伤亡。这些征兆主要有:井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大气中出现异味、飞鸟家禽惊慌、电线之间有火花、室内有蓝光等。地震发生前,某些人也会有异常感觉,特别是老人、儿童、患病者可能感觉更为明显。
要有效避免地震对人员造成的伤害,还要做好家庭防震准备,震时有效自我保护,震后积极自救和救他人。
(一)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1)要制订家庭防震计划。检查室内在地震时可能造成破坏或伤害的隐患。有针对性地制订出解决办法,消除不利于防震的隐患,制订应急避震措施。
(2)要了解住房的环境。观察住房周围有没有容易倒塌的建筑物,或者是否地处岸边、陡坎或不稳定的边坡地带,防止地震次生灾害。
(3)检查或加固住房,强化室内防震措施。妥善存放家中的危险品,防止引起地震次生灾害。准备必要的震后急用物品,如水、食品、衣物、药品等。
(二)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
地震的致死因素主要是房顶塌落和灰尘呛闷,所以,自救的防范目标应针对落顶和呛闷采取措施,宁可受伤,也不要丧命。震时,如果在瞬间之内又不能离开房屋,最好就近迅速找相对安全的地方避震,震后迅速撤离,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室内避震:为方便于他人救助,室内的避震位置宜“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
居住在平房的,震时正好在屋内或房屋附近,屋外又是空旷区,附近又无高大建筑物,应当充分利用十几秒钟的时间跑出室外,如果来不及,要以比桌、床高度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或紧挨墙沿下或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上保护好头部。
居住在楼房的,要针对天花板的塌落位置迅速躲靠在支撑力大而自身稳固性好的物体旁边,如铁皮柜、暖气、大器械旁边,但只能靠近支撑物,不能钻进去。也可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等。切记,不要上阳台,不要使用电梯,千万不要跳窗或跳楼。当闻到有毒气体时,应用衣物捂住口鼻;正在用火时,要立即关掉煤气或电源后迅速躲避:在车站、商店、地铁、剧院、教室等公共场所,切忌拥向出口,防止摔倒、踩伤、挤伤,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要保持镇静,就地蹲在桌、椅旁避震。
户外避震:地震发生时,屋内人员应双手交叉放在头上,最好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狭窄巷道、围墙,尽量远离高压线、高烟囱及石化、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正在行驶的车辆应紧急停在开阔处:过桥时紧紧抓住护栏,待震后向桥头转移;如果正在停车场,千万不要留在车内,以免落下来的天花板压扁汽车,造成伤害,要以卧姿躲在车旁,掉落的天花板压在车上,不致直接撞击人身,可能形成一块“生存空间”,增加存活机会。山区居民还应注意山崩、滚石、滑坡、泥石流的威胁。
(三)震后自救互救
唐山地震自救互救出的人员达45万,所以在地震灾害救援中,自救互救极其重要。
1.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首先要保持呼吸畅通;避开身体上方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然后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应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的作用。
2.震后互救
震后几小时内的人员互救是成活率最高的时刻。震后救人,力求时间快、目标准、方法得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先救近处的人,先救容易救的人,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先救“生”后救“人”。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用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在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被困人员的安全。使用的工具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入,尘土太大则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一时难以救出,
设法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施救和护理。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受伤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墟,忌强拉硬拖。
九、防洪防汛
一、洪水咆哮而来时该怎么办?
居住在洪水易发区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夜间,如有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的地方落脚。并没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做好下一步救援工作;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耽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遭遇突发洪水时:
(1)切莫慌乱,迅速观察周围环境,选择逃生路径。
(2)要往地势高的地方跑,避免接触洪水。既使是只有15厘米深的洪水,它的流动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很容易把人击倒;60厘米深的水足以冲跑小汽车,危及人的生命。
(3)避难时,选择地势高、交通方便的地方。尽量选择有上水、下水设施,与外界可保持良好的通信、交通联系的地方,如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以及地势高、条件较好的公园等。
(4)避难时要认清路标。在洪水多发的地区,可能修筑有避难道路,在避难道路上。要仔细识别路标,避免走错路;同时要有序撤离,避免撤离人群相互发生碰撞、拥挤,造成混乱。
(5)如遇山洪,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要向两侧快速躲避上山,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6)如被洪水围困,切勿慌乱.要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如晃动鲜艳衣服或树枝等。
二、洪水来临之前,做好防范措施
我国幅员辽阔,几乎每年都有一些地方发生或大或小的水灾。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河谷、沿海地区及低洼地带。暴雨时节.这些地方的人们就要格外小心,以防洪水泛滥。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
(1)当有连续暴雨或大暴雨时,注意收听当地气象台的洪水警报,注意水位变化。考虑洪水来临时避难的最佳路线和避难地,以便及时撤离。
(2)暴雨洪水暴发之前,通常有一定的警戒时间。面对可能的汛情,首先应在门槛外(如预料洪水会涨得很高,还应在低层窗槛外)垒起一道防水墙,最好的材料是沙袋,也就是用麻袋、塑料编织袋装入沙石、碎石、泥土、煤渣等,然后再用旧地毯、旧毛毯、旧棉絮等塞堵门窗的缝隙。
(3)接到洪水预报时,备足饮用水、食品、保暖的衣物及治疗感冒、痢疾、皮肤感染的药品等必需品,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
(4)准备可以向外界求救的物品,如手机、手电筒、蜡烛、打火机、哨子、鲜艳的衣物或旗帜等,以便遇险时及时发出求救信号。
(5)扎制木排、竹排,搜集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木盆、木桶或塑料桶、大块泡沫塑料等,这些都具有-定的漂浮力,以备救生急用。
三、洪水之后,应如何预防疾病?
洪水灾害之后,传染病极其常见,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因此要采取良好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自己被感染的几率。
(1)要做好饮用水源保护。饮水卫生是灾后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措施,要做好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2)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生吃海水产品,不喝生水。生熟食品要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等等。
(3)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把住“病从口入”关。
(4)一旦发生呕叶、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四、如何帮助被困人员?
在洪水灾害中,一旦有人溺水,应当立即施以援救;然而,只有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成功救助溺水者。
(1)如需要进入水中,应脱掉鞋、衣裤,无阻力地下水,并从背而或侧面接近落水者,以侧、仰泳的方法将溺水者带到安全处。
(2)在流动的洪水里,应该朝下游一点的地方游,因为落水者本身也在往下漂。
(3)从溺水者后面救助,用左手伸过其左臂腋窝抓住其右手,或从后面抓住其头部,以仰泳的姿势将其拖到安全处。
十、其他
1、遵守劳动安全纪律,在日常劳动中,不准嬉戏,打玩,室外窗户和室内电器打扫应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2、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外出要请假,不准不假外出、擅自离校、晚归或夜不归宿。因病、因事要履行请假手续。
3、进出学校应走大门,严禁翻越围墙或强行外出,否则引起的后果一律自己承担。
4、禁止吸烟和酗酒,因吸烟造成火灾或因酗酒肇事,除由个人承担责任外,学校给予严肃的纪律处分或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5、不到危险地段逗留、玩耍。
6、学生之间发生纠纷应由班主任或学生处解决,不得打架斗殴,或私自解决。校内发生恶性事件或在校外打架的,原则上由司法机关处理,学校予以协助。
7、学生的着装打扮要与自己的学生身份相符合,不准浓妆艳抹和穿奇装异服。与异性交往,行为要符合礼仪规范,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禁止不文明行为发生。
8、上网时要遵守网络安全管理规定,严禁上不健康网站,上网聊天时注意自我保护,反对与网友见面,不轻信陌生人及网友言语,禁止到未成年人不宜的地方。
9、保持通讯畅通,遇到突发、伤害事件,要沉着、冷静,应向周围人群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拨打110、119、120等电话报警,并配合公安机关处理,打击违法犯罪。
10、远离毒品,不进营业性歌舞厅、酒吧、水吧等娱乐场所。
11、参加竞技体育活动要学会自我保护,因身体原因不宜参加要提前退出。
12、勤洗澡、勤换衣,不使用他人物品,严防传染病。
学生出现伤害事故,将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依法进行处理,望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学生做自觉守法、遵章守纪的好公民、好学生,加强安全防范,严防意外情况发生,确保自己的平安和健康。
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
学生处
二O一五年四月二十八日